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本文目錄一覽:
- 1、智慧旅游的進展情況
- 2、都江堰的原理是什么?
- 3、都江堰的歷史意義和功能作用
- 4、成都綠色建筑介紹?
- 5、2022下都江堰成績
智慧旅游的進展情況
為進一步提升智慧旅游景區建設水平,交流智慧旅游景區建設經驗,鼓勵和引導景區為游客提供更便捷、智能的旅游體驗服務,同時也為進一步加強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國家級檢查員隊伍建設,2012年11月8日至9日,國家旅游局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召開了全國智慧旅游景區建設現場會暨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國家級檢查員培訓班。會議同時公布了全國22家景區為“全國智慧旅游景區試點單位”。
根據“國家智慧旅游服務中心”的發展規劃,智慧旅游將包括五個示范工程。主要包括:智慧旅游示范城市、IT上市企業、數字景區示范工程、智慧酒店示范工程和智慧旅游購物示范點。
鎮江“國家智慧旅游服務中心”建設批復后,南京、蘇州、常州、無錫、鎮江、揚州和南通7市建立了“智慧旅游聯盟”,并聯合其他各兄弟城市從城市智慧旅游逐步向城市群、區域性智慧旅游發展,形成點、線、面、網的連接和結合。南京市智慧旅游規劃通過評審并開始實施《“智慧旅游”總體設計方案》。
無錫市按照中央關于建設旅游與現代服務城要求,發揮物聯網和互聯網“兩網”優勢,提出“感知中國中心”理念,并制定了智慧旅游示范方案;作為全國智慧城市試點城市的揚州,《“智慧揚州”行動計劃》已經完成初稿,智慧旅游總體規劃正在抓緊編制。
全國各地建設智慧旅游的熱情高漲,2011年7月,湖南省旅游局長座談會透露,湖南省將著力創建“智慧旅游城市”和“智慧旅游景區”。8月,中國智慧城市(鎮)發展指數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提出發展智慧城市,是“十二五”提高城鎮化質量、推進城市生產、生活和管理方式創新的重要舉措。2011年年底,牡丹江市工信委組織有關專家編寫了《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慧旅游城市”創意方案》。 智慧景區的提升應當從通訊網絡、景區綜合管理、電子門票與電子門禁、門戶網站與電子商務、數字虛擬景區與虛擬旅游、游客服務與互動體驗、旅游故事及游戲軟件這幾方面綜合考慮。
總結“智慧旅游”總體建設方案至少應包括如下內容:項目背景、需求分析、建設目標、總體構架、建設內容和項目、實施步驟、投資及運營模式、經費預算(含軟硬件建設經費)、組織保障、績效評估等。
同時智慧景區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景區應結合自身特點,既要因地制宜,又要兼顧大局,統一標準,規范建設。為實現全行業管理和旅游資源的有效整合,形成管理合力和規模效應,在建設過程中,應共同遵循以下建設原則:
總體部署,分步實施
景區要按照建設部的總體部署,做好智慧景區建設總體方案編制工作,制定不同階段的建設目標,在城建司的指導下,分階段逐步實施,確保智慧景區建設取得成效。
統一標準,保障共享
智慧景區重點建設項目,要按照建設部統一標準,實施規范建設,確保實現行業管理的信息共享。
整合資源,集約發展
對于關系到全行業資源整合的重點建設項目,建設部將統一協調或組織建設,打造行業品牌,形成管理合力,實現規模效應。
突出重點,先急后緩
各景區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智慧景區建設總體方案。按照突出重點、先急后緩的原則,優先建設景區資源保護和經營管理需求迫切、投資小見效快的重點建設項目。
實用可靠,適度先進
系統建設要注重實效,在技術選型方面要注意選擇技術成熟度好,實用可靠并適度先進的技術。避免盲目引用不成熟的 新技術,造成建設資金浪費。
創新機制,市場運作
智慧景區建設要注重產業化經營管理機制的創新,借鑒國際先進理念,引入市場運作機制,促進資源保護與旅游服務產業的良性互動和協調發展。 全國各地、各景區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智慧旅游景區建設工作。如北京推進A級旅游景區無線上網工作等。國家旅游局也正與百度網合作開發“全國旅游景區動態監測與游客評價系統”,與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合作為游客提供景區地理和空間定位信息服務,建成了“全國A級旅游景區管理系統”,啟動了智慧旅游城市試點工作。
都江堰的原理是什么?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成都平原西緣岷江由山谷進入平原的地方。在都江堰修建之前,雨季岷江河水沖入平原往往泛濫成災;雨水不足時,又會造成干旱。為了變害為利,秦國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工程總的原理簡單來說就是“筑壩分水,修渠引水”。將岷江水流分成兩條,其中一條水流引入成都平原,這樣既可以分洪減災,又可以引水灌田、變害為利。都江堰主體工程包括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和寶瓶口進水口。
首先是修筑寶瓶口引水工程,將岷江水流分為兩道,使岷江水流向東邊的成都平原,同時減少西邊的江水的流量,使西邊的江水不再泛濫,同時也能解除東邊成都平原的干旱,灌溉那里的良田。
寶瓶口雖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東地勢較高,江水難以流入寶瓶口,為了使岷江水能夠順利東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并充分發揮寶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又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魚嘴”,迫使大量江水流入寶瓶口。
魚嘴將江水一分為二:西邊稱為外江,它沿岷江河道順流而下;東邊稱為內江,它流入寶瓶口。由于內江窄而深,外江寬而淺,這樣枯水季節水位較低,則60%的江水流入河床低的內江,保證了成都平原的生產生活用水;而當洪水來臨,由于水位較高,于是大部分江水從江面較寬的外江排走,這種自動分配內外江水量的設計就是所謂的“四六分水”。
為了進一步控制流入寶瓶口的水量,起到分洪和減災的作用,防止灌溉區的水量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穩定的情況,李冰又在魚嘴分水堤的尾部,靠著寶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飛沙堰”溢洪道,以保證內江無災害,溢洪道前修有彎道,江水形成環流,江水超過堰頂時洪水中夾帶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這樣便不會淤塞內江和寶瓶口水道。
擴展資料:
都江堰是一個防洪、灌溉、航運綜合水利工程。
李冰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峽內用石塊砌成石埂,叫都江魚嘴, 也叫分水魚嘴。魚嘴是一個分水的建筑工程,把岷江水流一分為二。東邊的叫內江,供灌溉渠用水;西邊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
又在灌縣城附近的岷江南岸筑了離碓(同堆),離碓就是開鑿巖石后被隔開的石堆,夾在內外江之間。離碓的東側是內江的水口,稱寶瓶口,具有節制水流的功用。夏季岷江水漲,都江魚嘴淹沒了,離碓就成為第二道分水處。
內江自寶瓶口以下進入密布于川西平原之上的灌溉系統, 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 (《華陽國志·蜀志》),保證了大約300萬畝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為旱澇保收的 天府之國。都江堰的規劃、設計和施工都具有比較好的科學性和創造性。工程規劃相當完善,分水魚嘴和寶瓶口聯合運用,能按照灌溉、防洪的需要,分配洪、枯水流量。
為了控制水流量,在進水口 作三石人,立三水中 ,使 水竭不至足,盛不沒肩 (《華陽國志·蜀志》)。這些石人顯然起著水尺作用,這是原始的水尺。從石人足 和 肩 兩個高度的確定,可見當時不僅有長期的水位觀察,并且已經掌握岷江洪、枯水位變化幅度的一般規律。
通過內江進水口水位觀察,掌握進水流量,再用魚嘴、寶瓶口的分水工程來調節水位,這樣就能控制渠道進水流量。這說明早在2300年前,中國勞動人民在管理灌溉工程中,已經掌握并且利用了在一定水頭下通過一定流量的堰流原理。
參考資料:都江堰-百度百科
都江堰的歷史意義和功能作用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成都都江堰智慧城市運營建設發展債權項目,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成都都江堰智慧城市運營建設發展債權項目,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歷史意義
都江堰的創建,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
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工程”。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標志著中國水利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劃時代的杰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為今用”、碩果僅存的奇觀。與之興建時間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侖的灌溉系統,以及中國陜西的鄭國渠和廣西的靈渠,都因滄海變遷和時間的推移,或湮沒、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獨樹一幟,由興建源遠流長,至今還滋潤著天府之國的萬頃良田。
都江堰是一個科學、完整、極富發展潛力的龐大的水利工程體系
李冰主持創建的都江堰,正確處理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泄洪道、寶瓶口引水口等主體工程的關系,使其相互依賴,功能互補,巧妙配合,渾然一體,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統工程,聯合發揮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學地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消除了水患。
都江堰兩大主要功能
都江堰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引水灌溉和防洪,另外也兼具水運和城市供水的功能。它將岷江水一分為二,引一部分流向玉壘山的東側,讓成都平原的南半壁不再受水患的困擾,而北半壁又免于干旱之苦。幾千年來,岷江在這里變害為利,造福農桑,將成都平原變成“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的“天府之國”,并進而促進了整個四川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
成都綠色建筑介紹?
一說到成都綠色建筑成都都江堰智慧城市運營建設發展債權項目,最為有名建筑有都江堰、百花潭公園、觀音寺、平安橋天主堂等成都標志性建筑。成都(Chengdu),簡稱蓉,四川省會,199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西南地區的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訊樞紐,是設立外國領事館數量最多、開通國際航線數量最多的中西部城市。以下是中達咨詢為建筑人士整理相關成都建筑資料,具體內容如下成都都江堰智慧城市運營建設發展債權項目:
成都綠色建筑——都江堰
都江堰簡介: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遺產(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余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都江堰風景區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玉女峰、靈巖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成都綠色建筑——都江堰
都江堰建筑景點:
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成都都江堰智慧城市運營建設發展債權項目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它最偉大之處是建堰2250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冀呓ǔ珊?,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謂之天府”。
都江堰渠首樞紐主要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構成。三者有機配合,相互制約,協調運行,引水灌田,分洪減災,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岷江魚嘴分水工程
魚嘴分水堤又稱“魚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魚嘴而得名,它昂頭于岷江江心,包括百丈堤、榪槎、金剛堤等一整套相互配合的設施。其主要作用是把洶涌的岷江分成內外二江,西邊叫外江,俗稱“金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成都都江堰智慧城市運營建設發展債權項目;東邊沿山腳的叫內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在古代,魚嘴是以竹籠裝卵石壘砌。由于它建筑在岷江沖出山口呈彎道環流的江心,冬春季江水較枯,水流經魚嘴上面的彎道繞行,主流直沖內江,內江進水量約6成,外江進水量約4成;夏秋季水位升高,水勢不再受彎道制約,主流直沖外江,內、外江江水的比例自動顛倒:內江進水量約4成,外江進水量約6成。這就利用地形,完美地解決了內江灌區冬春季枯水期農田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和夏秋季洪水期的防澇問題。
成都綠色建筑——都江堰
都江堰建筑歷史:
都江堰的創建,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
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工程”。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標志著中國水利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劃時代的杰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為今用”、碩果僅存的奇觀。與之興建時間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侖的灌溉系統,以及中國陜西的鄭國渠和廣西的靈渠,都因滄海變遷和時間的推移,或湮沒、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獨樹一幟,由興建源遠流長,至今還滋潤著天府之國的萬頃良田。
成都綠色建筑——都江堰
都江堰旅游攻略:
交通
都江堰距成都市39公里,20分鐘高速公路車程即可到達,成都西門車站10分鐘一班旅游車直達都江堰市,在都江堰市內可乘1路、4路公共汽車或出租車到達景區。從成都市駕車區經成灌高速公路到都江堰,約30分鐘車程。
另外,有大巴車從成都茶店子直達都江堰市客運中心,每天早6:30發班,下午7:00收班。
也可在市區乘坐市域軌道交通成灌線(成灌快鐵 ),分段計價,最高票價為15元。
成都東客站有直達都江堰市客運中心汽車,但每天只有一班在下午3:00左右發車,大約2小時到達。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客運站已于2013年開通至都江堰地面運輸班線,該班線的開通填補了成都以西沒有直達機場班線的空白,為該區域的旅客直達機場提供了一種快捷的方式,同時也滿足了機場到港旅客前往都江堰、青城山一線的出行需求。
成都至都江堰班線目前處于試運行階段,每天有6個班次從機場發往都江堰,發班時間分別為11:20、12:30、13:30、14:20、15:20、17:00,都江堰有8個班次發往機場,發車時間為9:45、10:35、11:25、12:20、13:30、14:30、15:40、17:10,全程票價為24元。
門票
1、景區門票價格:都江堰門票:90元
2、都江堰半票:45元 購買對象(1、身高1.1-1.4米之間的兒童;2、60歲以上老人、殘疾人憑本人有效證件;3、學生證、軍官證)
3、都江堰免票:持軍人證的現役軍人;國防軍事院校的在校學員。持成都市老年優待證的游客。持國務院頒發的老年、軍人離休證,無使用期限限制。全國、港、澳、臺老年人(70歲以上)。殘疾證。人大、委員(憑本人委員證)。旅行社經理資格證、全國導游證。新聞、廣電總署記者證。中、小學生團隊,愛國主義教育(先需都江堰市教育局審核,憑學校介紹信到旅建辦開據免單,只限于參觀都江堰景區,免費開放時間每年11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道教皈依證;1.2m以下兒童。、感恩卡:首先對持感恩卡的游客進行身份確認(姓名、證件號碼等相關信息);并在電腦上查詢、錄入游客的相關信息,對尚未錄入信息的感恩卡,作好補錄登記。、婚紗影樓:憑青城山--都江堰景區商業外景拍攝許可證及年卡進入。殘疾人憑殘疾證免費進入景區,盲人、雙下肢殘疾人和其成都都江堰智慧城市運營建設發展債權項目他重度殘疾人,允許1名陪同人員免費進入景區。
更多關于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
2022下都江堰成績
回望2022年,都江堰取得了許多可喜可賀的驕人成績。1.榮獲“中國生態宜居典范城市”稱號;2.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正式創建;3.全國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4.被全國愛衛會重新確認為國家衛生城市;5.為首批省級生態縣;6.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優秀城市;7.文化賦能影響力優秀城市;8.文化和旅游高質量優秀城市;9.優化政務(投資)環境優秀城市;10.綠色發展實踐創新城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