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linbin123456

奉節縣三峽庫區生態產業發展2023年政府債定融(奉節 三峽)

linbin123456 03-23 68
奉節縣三峽庫區生態產業發展2023年政府債定融(奉節 三峽)摘要: 本文目錄一覽:1、三峽庫區的環境問題2、奉節縣三峽庫區生態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怎么樣?...
微信號:18321177950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本文目錄一覽:

三峽庫區的環境問題

三峽庫區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庫區不斷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積極開展生態環境綜合

治理工程,新建了4個自然保護區,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萬余km2,森林覆蓋率和城市綠化率均得到一定程度提高,生態環境有了一定改善.但是,庫區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環保工作尚面臨幾個主要問題.

1.1水污染嚴重

1999 年,庫區廢水排放量共10.1 億t,COD排放總量為27.8萬t,其中工業廢水7.1億t,有近1/3的工業廢水未達標排放;生活污水3.0億t,集中處理率僅7.7 % .據1999 年長江水質綜合評價結果表明:長江重慶段17個監測斷面水質級別中,二類水體僅占5.9%,三類水體占17.6%,四類水體占70.6%,五類水體占5.9%.長江、嘉陵江、烏江“三江”重慶段大腸菌群、非離子氨、COD 等10 項指標超標.庫區次級河流污染更為嚴重,56% 的斷面水質不能滿足水域功能要求.

整個三峽庫區城市江段中,水質受污水影響的江段總長為28.97km,寬2~150m,重慶江段污染帶最長,為5.73 km ,占庫區污染帶總長的74.7%.

1.2生活垃圾量大

庫區工業固體廢物年產生量743.62萬t,危險廢物39.5萬t,工業固體廢物歷年堆存量達3000多萬t,綜合利用率約為43%.按城市非農業人口人均產生生活垃圾量1kg/d計算,三峽庫區城市生活垃圾總量為178萬t/a.目前僅基本做到清運出城進行簡易處理,無害化率僅為7.1%.各種廢棄物散亂堆放,有的甚至直接沿岸傾倒,在雨水浸泡和洪水的沖刷下,大量的污染物匯入江河,造成三峽水庫嚴重的水污染,是導致三峽庫區水體大腸菌群全面超標和干流豐水期水質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1.3船舶污染日趨嚴重

庫區船舶年產生活垃圾約3 萬t,其中入江約8000t,船舶生活污水產生量約1800 萬t 左右,其中含油污水約近40萬t,排放COD約600t,石油類100余t.庫區農藥化肥污染、水面集中養殖污染、鄉鎮企業污染等也較為突出,1999 年庫區農藥使用量就達1160.6t,其中有機磷農藥占有一半以上份額.

1.4森林覆蓋率低,城市人均綠地少

多年來的破壞性墾荒、鄉鎮企業的無序發展和新城區的開發建設,對原有森林植被破壞相當嚴重,導致庫區森林覆蓋率大幅度減少,僅為22.3%.庫區兩岸的多數區縣森林覆蓋率僅7.5%~13.6%,平均不到10%.且林種結構不盡合理,成熟林、特種林、經濟林比例低,中幼林所占比重極大,涪陵、豐都、奉節等地中幼林比例甚至高達90% 以上,基本無成熟林.庫區森林群落結構簡單、功能失調,植被處于逆向演替趨勢,由森林向灌叢—草坡—裸巖方向退化.

庫區各級城鎮的綠化水平均偏低.重慶市主城區人均綠地僅2.08m2,只相當于全國城市人均綠地面積5.3m2 的39.2%,在全國3 5 個百萬人口

以上城市中居末位.其他縣市就更少,例如萬縣市的人均公共綠地僅1.8m2,奉節縣城僅0.3m2.

1.5生態失衡嚴重

生物多樣性是生態平衡的重要指標和生態建設的重要內容.據統計,三峽庫區動植物資源約6500多種,約占全國動植物種類總數的20%,國家一

級保護動植物分別有8種和6種,二級保護動植物分別有35種和22種,

三峽庫區還有豐富的第三紀孑遺植物.但由于生物種群賴以生存的森

林覆蓋率很低,海拔1000m 以下原始森林殘存無幾,導致林麝、豹貓

和猛禽數量明顯下降,虎豹在庫區已瀕臨絕跡.一些水生物種,如國

家一級保護水生動物白鰭豚、白鱘、中華鱘和長江鱘等,二級保護水生

動物江豚和胭脂魚等,都面臨三峽水庫建成后造成生態結構變遷和生

存環境破壞的嚴峻形勢.這一形勢直接威脅其生存,而加速瀕危.生

態惡化勢頭如不能有效制止,極有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物種滅絕.

1.6水土流失嚴重

三峽庫區山高坡陡、地質構造復雜,是全國地質災害發生嚴重的地區之一.據移民部門2000年的復查數據表明,三峽庫區大小地質災害點2 萬余處,其中前緣在淹沒線175m 以下的崩滑體1302 處, 體積達333400 萬m3,具有不同程度危險性和潛在危險性的區域有1133處,占崩滑體總數的87%.因崩滑體影響決定搬遷的村莊405 個、城鎮60 座.

三峽庫區水土流失嚴重,水土流失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62%,達5002.55萬畝,年流入江河的泥沙總量達1億t以上,這必然加重三峽水庫水體泥沙的含量.雖然三峽大壩設計有排沙孔,但不可能解決庫區600km 河道的排沙問題,只有加強生態建設,保持水土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1.7生態環境的污染已從城市向

農村急速擴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鄉鎮企業遍地開花、無序發展,加劇了環境污染由城市向農村的蔓延.酸雨范圍明顯向遠郊縣擴展,pH 值4.5 等值線區域幾乎已覆蓋整個庫區.有90% 以上的地區為酸性降水區,多年酸雨頻率為60%~90%,酸雨pH值多年均值在4.3左右.庫區每年因大氣污染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20億元.

產生上述問題的根源主要有:工業布局的不合理,城市基礎設施嚴重不足,粗放型增長方式使生態環境惡化,能源消耗結構不合理,環保投入嚴重不足,環境管理薄弱等等.這些問題正隨著西部大開發、生態建設的序幕拉開而逐步解決.如,長江流域(重點是三峽庫區及其上游)、黃河流域(重點是小浪底及以上地區)列入“十五”水污染治理重點;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還草及治理沙土流失工程;重慶市實施以三峽庫區為重點的“青山綠水”工程和主城區為重點的“山水園林城市”工程;1990 年以來國外專家、學者以及國際組織、政府機構代表6000余人次來重慶市進行環??疾旌徒涣?重慶市已被列為中國環境合作示范城市,并獲得世界銀行環保貸款.

參考網絡

奉節縣三峽庫區生態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怎么樣?

奉節縣三峽庫區生態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是2010-11-09在重慶市奉節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于重慶市奉節縣西部新區胡家社區2組(縣府2樓)。

奉節縣三峽庫區生態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00236563495190F,企業法人李表海,目前企業處于開業狀態。

奉節縣三峽庫區生態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從事項目投資業務(不得從事金融業務);項目融資;工程建設規劃管理;市政公共設施建設管理;基礎設施建設;土地整治;建材銷售;國有資產經營管理(限奉節縣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授權范圍內);機動車駕駛員考試場地租賃;機動車駕駛員培訓場地租賃[以上范圍法律法規禁止經營的不得經營;法律法規規定應經審批而未獲審批前不得經營]。在重慶市,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1611774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5000萬以上 規模的企業中,共38家。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于優秀。

奉節縣三峽庫區生態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對外投資2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百度企業信用查看奉節縣三峽庫區生態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政府對三峽庫區有什么措施

隨著三峽工程175米蓄水,三峽水庫轉入后續管理階段,三峽庫區的環境保護成為全國重點流域環境保護的重中之重。近年來,重慶市積極探索健全完善三峽庫區水環境保護長效機制,三峽庫區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庫區水質經受住了蓄水以來的時間考驗。

一是大力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在國家的支持下,重慶市生活污染治理項目建設進度加快。到2009年底,全市已累計建成94個生活污水處理廠(含分散型小城鎮污水處理廠)和48座垃圾處理場,全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和生活垃圾處理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79%和89%,其中庫區已分別達到84%和94%,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二是不斷加大庫區工業污染防治力度。制定了《工業項目環境準入規定》,防止有重大環境風險項目進入庫區,引導工業企業向工業園區集中,堅持集中控制工業污染、集中防范工業項目環境風險。完成了淹沒工礦企業搬遷調整任務,完成了主城區66戶企業環保搬遷。開展造紙、電鍍、電解錳、碳酸鍶等行業的專項整治,強化了化工行業環境安全檢查。

三是切實加強庫區飲用水源保護。近年來,重慶市每年都將飲用水源保護列為市委、市政府“民心工程”,予以重點推進。清理了飲用水源保護區范圍的所有工業污染源、市政排污口和餐飲娛樂船,完成了全市500人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的劃定工作。禁止在三峽庫區水體水域進行網箱、網欄養殖,開展了三峽庫區水產養殖專項執法行動。

四是認真做好庫底固體廢物清理和漂浮物清撈。圓滿完成三峽庫區二、三、四期庫底固體廢物的清理,清理處置生活垃圾306萬噸,清理處置一般工業固廢260萬噸,清理危險廢物1.9萬噸,清理處置廢放射源18枚。三峽水庫蓄水以來,我市財政累計安排清漂經費1.46億元,配備31艘機械化清漂船和27輛垃圾壓縮式運輸車,清理漂浮垃圾58萬余噸。尤其是三峽工程175米試驗性蓄水期間,全市組織了“萬人清漂大突擊活動”,2個月清理漂浮物10萬余噸,緩解了三峽壩前清漂壓力,確保了庫區蓄水的安全和水域的清潔。

五是努力積極推進次級河流污染綜合整治。完成了主城區桃花溪流域綜合整治工作,水環境質量顯著改善。列入《三峽庫區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規劃(修訂本)》(以下簡稱《規劃修訂本》)的8條示范項目,有2條(苧溪河和梁灘河)開工建設,2條(瀨溪河、桃花河)已上報國家發改委審查概算,其余4條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六是扎實開展庫區船舶污染治理。新建造船舶全部安裝了生活污水處理裝置,老船舶分期分批實施治理。在主城、萬州、巫山等主要客運港區設置了固體垃圾接收船舶,庫區30馬力以上的運輸船舶按要求配備了油水分離設備和污油水儲存裝置,約600艘船舶安裝了一體化生化處理裝置。

七是深入開展農村面源污染防治。近年來,三峽庫區累計投入4.76億元,發展農村戶用沼氣53.14萬戶,庫區農村戶用沼氣占庫區總農戶的15.5%,建成畜禽養殖場沼氣工程550處,促進畜禽糞污的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形成了能源生態型和能源環保型等多種養殖場污染治理模式。加強生態農業建設,推廣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庫區生態農業試點示范區縣建設擴大到15個。

八是推進實施消落帶生態環境保護。開展了消落帶環境問題研究,啟動了開縣水位調節壩工程、奉節朱衣河胡家壩消落帶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巫山小三峽生態保護項目、巫溪王家河護岸工程等一批消落帶生態環境保護試點示范工程,實施了“三峽庫區消落帶生態恢復與綜合整治技術與示范”和“三峽庫區水土流失與面源污染控制試驗示范”等科技支撐項目,開展了消落區耐淹植物栽培試驗。

三峽工程蓄水以來,庫區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長江、嘉陵江和烏江重慶段水質滿足Ⅱ類斷面比例逐年上升。今年上半年,長江、嘉陵江和烏江重慶段8個國控監測斷面水質、國控飲用水源地和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均全部滿足水域功能要求;次級河流水質滿足水域功能要求的斷面比例達到79.6%;長江出境斷面水質到達Ⅱ類水質標準,庫區水質經受住了蓄水以來的時間考驗。

國家對三峽庫區經濟發展和移民安置提供了那些政策

一、在建設項目安排上重點傾斜

(一)省有關主管部門要根據庫區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圍繞改善投資環境,在“九五”期間,給庫區安排一批交通、通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尤其要積極幫助秭歸縣、巴東縣、宜昌縣、興山縣搞好碼頭建設;通過在以工代賑、扶貧資金等安排上的重點傾斜,幫助庫區各縣加快公路建設。

(二)省有關部門要在對庫區現有資源、工業基礎等作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幫助庫區各縣落實一、二個能帶動庫區經濟社會發展、拓寬移民安置環境容量的工業骨干項目,優先考慮進入全省工業“九五”計劃籠子。

(三)由省計委牽頭,有關部門積極配合,把庫區各縣農業開發作為特例,爭取列入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計劃。要認真實施省編發的《三峽庫區農村經濟發展規劃》。目前,要在庫區各縣上一、二個附加值高的農產品加工項目和優質農特產品基地建設項目。省農業廳、水利廳、扶貧辦、省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等部門應調劑更多的資金扶持庫區縣發展農牧林漁業生產,尤其要幫助庫區建設一批“當家田”。

(四)省和宜昌市、恩施州在安排農村衛生三項建設、教育等社會發展項目時,應對庫區各縣給予優先安排。

二、改進庫區用地審批辦法

(一)移民遷建用地按規劃實行統一征地,分期劃撥。具體辦法是:由縣移民部門按當年移民遷建規劃用地要求,向縣國土部門提出用地申請,縣國土部門統一向農業集體經濟組織進行征用,建設單位在國土部門按項目進度辦理用地手續后,即可取得土地使用權。

(二)城鎮搬遷、公路改建等移民重點工程急需用地的,可先行預批,進行“三通一平”,分期分批辦理統征手續。

(三)農業開發性移民安置過程中,允許在本縣內跨行政區域調整耕地,其調整方案由各縣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制訂、審批。調整耕地后,縣國土部門應依法辦理變更登記手續。

(四)各級國土部門對移民遷建和工程建設征地要簡化審批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具體實施辦法,由省土管局盡快制定下發。

三、在財政上給予扶持

(一)從1996年起,省財政每年給庫區四縣安排一部分財政周轉金,用于扶持庫區發展生產,培植財源。同時,省政府要視情對秭歸、興山、巴東三縣每年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

(二)省財政每年在安排各項扶持山區和其他方面的資金上,對庫區四縣要優先安排,安排的各項資金數額要高于全省山區縣的平均水平。

四、在稅收上給予優惠

(一)三峽工程建設占用耕地,在壩區和淹沒區的,按應納稅額40%征收耕地占用稅。城鎮、企業事業單位搬遷和專業設施復建占用耕地和其他土地,應按規定納稅。上述征收的耕地占用稅均全額留縣,全部用于庫區農村移民安置。

(二)移民開墾荒地所取得的農業收入,從取得收入年度起,5年免征農業稅;在新開發的荒山、荒地、灘涂、水面上生產農業特產品的,自取得收入年度起,3年內免征農業特產稅。

對老革命根據地、少數民族地區、邊遠地區、貧困地區,納稅確有困難的,準予免征農業特產稅,也可減征農業稅。

(三)在國家確定的革命老根據地、少數民族地區、邊遠地區、貧困地區新辦的企業,經主管稅務機關批準后,可減征或免征企業所得稅3年。

(四)對設宜昌、秭歸、興山、巴東四縣的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減按24%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其中屬于能源、交通、港口、碼頭或者國家鼓勵的其他項目的,可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五)對設在宜昌市老市區內的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減按24%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對宜昌市內開辦的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凡屬于技術密集型的項目,外商投資額在3000萬美元以上且回收投資時間長的項目,以及從事能源、交通、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項目,經有批準權的稅務機關批準,可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對外商在中國境內沒有設立機構而有來源于宜昌市的股息、利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和其他所得,除依法免征所得稅的以外,均減按10%的稅率征收所得稅。如需給予更多的減征、免征優惠,報省人民政府決定。

(六)對設在宜昌市、宜昌、秭歸、興山、巴東四縣的外商投資企業的地方所得稅的減免,按湖北省人民政府第87號《湖北省關于外商華僑臺港澳同胞投資企業的規定》中第二十九條執行。

(七)對安置移民中屬于待業青年,國有企業轉移經營機制的富余職工、農轉非等人員新辦的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當年安置人員超過企業從業人員總數60%的,經稅務機關審查批準,可免征所得稅3年。

企業免稅期滿后,當年新安置符合規定人員占企業原從業人員總數30%以上的,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查批準,可減半征收所得稅2年。

(八)因庫區淹沒搬遷的企業,其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按零稅率執行。

五、實行信貸傾斜,多方籌集資金

(一)加大對庫區四縣建設項目的貸款投放。省各金融部門要積極向上級申請資金,在保證有效益、能還貸的前提下,從1996年起,適當增加庫區四縣基本建設貸款和流動資金額度。對庫區效益好的企業特別是外貿企業,專業銀行要確保其資金供應。

(二)對庫區四縣有償還能力的建設項目,省直有關部門要積極為其向上爭取一定額度的建設企業債券。

(三)積極創造條件,幫助庫區四縣做好招商引資工作,爭取利用一些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外國政府貸款、外國商業貸款和外商直接投資。

六、在教育、衛生等方面作為特例特辦

(一)省教委要把庫區縣遷建學校納入項目管理,酌情補助,并指導到庫區和集中安置區興辦職業學校。

(二)根據當地財政承受能力和實際需要,優先安排“民轉公”指標,力爭在3年內,經過考試考核,將庫區符合條件的在崗民辦教師逐步轉為公辦教師,并有計劃地予以培訓,提高庫區師資質量。

(三)省招辦錄取大、中專生時,對庫區移民考生,應在山區縣分數線基礎上優先錄取。

(四)省衛生廳要把庫區所有遷建醫院、衛生設施建設納入項目管理,給予扶持,并有計劃地培訓醫務人員,提高庫區醫療技術水平。

七、在招工、“農轉非”方面給予照顧

(一)庫區新建企業要優先安置移民就業。勞動部門每年應在正常招工計劃中安排一定比例作為移民招工指標戴帽下達到庫區縣。同時,勞動部門要大力開展勞動輸出工作,積極幫助庫區疏散剩余勞動力。

(二)放寬“農轉非”限制。凡庫區移民需投靠省內城鎮商品糧戶口的配偶和直系親屬安置的,可先在遷出地辦理“農轉非”手續,再連同安置費一并轉至安置地。安置地應優先辦理戶口入籍手續,免收城市增容等費用。凡移民招工進省內城市就業(私營企業除外),屬農村戶口的,亦可辦理“農轉非”手續,并免交生產安置費和城市增容費。省有關部門每年應給庫區各縣下達這類專項“農轉非”指標(不占用各地原有“農轉非”指標)。

八、加強對口支援,幫助消化困難

(一)省直各部門和有對口支援任務的各地、市、州、縣、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業,都要結合本部門、本單位的業務工作,盡快制定出臺本行業、本單位對口支援的具體措施,在資金、項目、技術、物資等方面予以重點支持,每年為庫區多辦幾件實事。

(二)各部門在確保每年專項資金足額劃撥并有所增加的前提下,對庫區縣的有關規費,要切實按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予以減免。

(三)省直各部門對庫區內下屬部門的搬遷及本行業的專業設施復建,要制定幫扶計劃并認真實施。

九、其它

(一)成建制外遷的農村移民,接受地應按本優惠政策予以安置。

(二)國家、省已出臺的關于“老、少、邊、窮、山、庫”區和沿江開放城市的各項優惠政策,應在庫區不折不扣地執行。庫區各縣要解放思想,大膽探索,用足用活用好國家和省給予的各項優惠政策,以促進庫區經濟社會發展。

(三)由省政府辦公廳牽頭,省支援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省移民局參加,對本優惠政策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督辦。

文章版權及轉載聲明

作者:linbin123456本文地址:http://www.744743.com/?id=27766發布于 03-23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定融標債網

閱讀
分享